1. 質量管理學有哪些重要概念?(1)質量;
(2)質量管理;
(3)質量體系;
(4)質量控制;
(5)質量保證;
(6)質量策劃;
(7)質量方針;
(8)質量改進;
(9)質量審核;
(10)質量認證;
(11)管理評審;
(12)質量成本等。
2. 質量環有什么特點?質量環中的一系列活動中一環扣一環,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互相促進。
質量環不斷循環,每經過一次循環,就意味著產品質量的一次提高。
3.質量管理辦公室的具體工作內容有哪些?(1)協助組織領導制定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2)制定組織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的工作計劃,檢查并督促各部門實施。
(3)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質量升級創優規劃,并進行協調、檢查和總結。
(4)組織制定和修訂質量管理方面的管理標準和質量責任制等規章制度,做好協調、檢查和考核,以及組織評選獎勵質量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工作。
(5)規劃、建立并不斷完善組織的質量體系,搞好運行中的協調工作。
(6)組織質量審核、程序審核、過程審核和質量體系審核,協助廠長進行管理評審工作。
(7)檢查和督促組織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活動的開展和實施;負責外部質量保證活動的正確實施,接待并做好顧客或第三方進行外部質量監督和質量認證中的質量保證能力審核等工作。
(8)組織、協調質量管理活動的開展,重點組織QC小組活動,負責QC小組的登記、注冊、管理和業務指導,以及成果的審查、發表、推薦和獎勵申報工作。
(9)同人事、勞動、教育部門密切配合,搞好各類人員的質量教育培訓和崗位專業培訓工作。
(10)參加新技術及服務試制的質量管理和新產品鑒定工作。
(11)組織與管理質量信息系統,搞好質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傳遞、貯存和使用檢索等工作。
(12)其他工作。
4. 質量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各是什么?質量教育的任務:不斷增強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并使之掌握和運用質量管理的方法和技術。
質量教育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質量第一”的教育和質量管理基本知識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技術教育和培訓。
5.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什么?提高人的素質,調動人的積極性,人人做好本職工作。通過抓好工作質量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6. 質量信息有什么作用?(1)質量信息是質量管理的耳目;
(2)是一項重要的資源;
(3)是進行質量方面決策的依據;
(4)是改進產品/服務質量、改善各環節工作質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資料和依據;
(5)是正確認識各種因素變化和產品質量波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性,從而進行質量控制的基本依據。
7. 簡述如何做好質量責任制工作?(1)建立質量責任制,必須明確質量責任制的實質是責、權、利三者的統一。
(2)要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業務來制定各部門和各級各類人員的質量責任制。
(3)質量責任制規定的任務與責任要盡可能做到具體化、數據化,以便于進行考核。
(4)在制定質量責任制時,要由粗到細,逐步完善。
(5)為了如實把質量責任制落到實處,組織機構必須制定相應的質量獎懲措施。
8. 督導檢查的質量職能有哪些?保證職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職能);預防職能;報告職能;監督職能四項。
9. 如何理解質量方針的含義?質量方針是由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該組織的總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含義有:
(1)質量方針是組織機構的總方針的一個組成部分。
(2)質量方針是組織機構內各部門和全體人員執行質量職能以及從事質量管理工作所必須遵循和依從的行動指南。
(3)質量方針是指導企業的成員溝通意見和開展質量活動的一般規定,顯然它給企業的各級管理者理供了一定自主權。
10. 質量活動的要求一般包括哪些內容?(1)各個環節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為用戶服務的觀點。
(2)技術部門必須向質量控制部門提供解決質量關鍵問題、改進產品質量的方案和具體措。
(3)建立落實質量目標、質量計劃的組織機構。
(4)各部門對其所承擔的質量職能提出書面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5)協調各項質量管理活動。
(6)定期檢查各種技術組織措施的完成情況。
11. 編制質量計劃的依據有哪些?
(1)本行業的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2)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的綜合分析資料。
(3)組織機構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4)某項服務或某項技術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文件。
(5)和服務對象簽訂的合同和有關特殊要求。
(6) 其他文件。
12. 質量計劃一般應包括哪些內容?(1)質量計劃的目的;
(2)各級人員的職責;
(3)合同評審;
(4)對產品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作出明確規定;
(5)有關質量記錄;
(6)質量審核;
(7) 對培訓和統計技術等作出規定。
13. 編制質量計劃應注意哪些問題?(1)組織負責人應當親自領導,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主持和組織質量計劃的制定工作。各部門負責各自質量計劃的制定工作。
(2)建立質量計劃編制小組。
(3)提出編制質量計劃的指導原則。
(4)準確無誤地找出關鍵質量問題。
(5)召開各種座談會,征求對質量計劃草案的意見。
(6)質量計劃草案必須經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不斷“交換、比較和反復”,才能成為保證組織的質量目標得以實現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
14. 管理者的質量職責是什么?上層質量管理者:
(1)制定并實施組織機構的質量方針。
(2)制定并實施企業的質量目標。
(3)主持建立質量體系。
(4)建立并領導質量管理機構。
中層質量管理者:
(1)制定本部門的質量分目標。
(2)配置本部門的崗位。
(3)制定程序文件
基層質量管理者:
(1)組織基本功訓練,落實“三按”和“三分析”活動。
(2)落實質量控制點。
(3)組織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不斷地解決問題點。
15. 質量改進的程序是什么?.(1)估量改進機會。
(2)確定質量改進項目和活動。
(3)進行診斷,找出原因,建立因果關系。
(4)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5)確認改進。
(6)保持成果,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16. 質量改進項目或活動的內容有哪些?(1)質量改進的需要、范圍和重要性。
(2)有關的背景和歷史情況,相關的質量損失以及目前的狀況,并盡可能用具體的、定量的形式來表示。
(3)資源配置和進展情況的定期評審。
17. 質量改進工作在組織方面的普遍規律是?每個項目都必須明確由誰負責進行指導,由誰負責“診斷”。
18. 查找質量改進原因的過程是什么?(1)收集的數據資料應始終按照制定的計劃進行,要非??陀^地對可能的原因進行調查,而不能憑主觀想像或假設做出判斷和決策。
(2)通過對數據資料的分析,可掌握有利于改進的過程的性質,從而建立可能的因果關系,但要注意必須將巧合因素與因果關系區別開來。
(3)對于其中與數據資料呈現高度相關關系的,要依據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試驗和確認,去偽存真,以便對癥下藥。
19. 采取預防糾正措施階段應注意哪些問題?(1)質量改進是通過在過程中采取預防和糾正措施來獲得更滿意的效率和效果的,而不是依賴于對過程結果的修正,如返工、修理、降級等來解決問題。
(2)質量改進實質是質量變革,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阻力,所以要注意做人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既要考慮技術效果,又要考慮管理效果和社會效果。